提到香港,我最初的印象是千禧年香港回归,虽然那时很小但这种普天同庆的大事还是有印象的,再后来对香港的印象几乎全部来自于影视作品(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样)—— 我还记得小时候跟爸妈晚上一起看《陀枪师姐》,这部TVB的剧当时创造了香港的收视记录并保持了很久,拍摄地就是油麻地警署,可惜这次行程没有去。然后就是香港电影,20世纪初期是香港电影最繁荣的年代,这个年代出现了王晶、王家卫、徐克、刘伟强等鬼才导演,也出现了周星驰、四大天王、成龙等影视巨星,可以说80后和早一期90后都是看着香港电影长大的。但是我对香港还有很多其他的好奇心,比如生活、文化、人群结构等等,这次旅游我也带着这些好奇心探索了一下这座城市。

游记篇

先说旅游路线,这次路线的规划可以说是非常满意了,我们在香港呆了三天两晚,除住宿和购物两人花了不到1000港币,住就住在尖沙咀地铁站附近的海龙大厦(在马蜂窝预定的特价房),香港住是很贵的,我们预定的房间很小,只有7、8平米,有独卫冰箱电视,也算五脏俱全了,说一下这三天的行程。

Day 1

第一天从早上从深圳过关到香港(去香港只需要港澳通行证即可),兑换港币的话不要在过海关的地方人工换,那个汇率不是按1:0.8换的,比0.8要高不少的,可以直接在香港的atm机自助兑换,支持国内大部分银联只不过需要15块钱的手续费所以最好一次性多取一点,然后办了香港的一卡通充值了150(事实证明香港的交通是很贵的,150是不够的,得250左右,这个一卡通还能刷部分售卖机),然后就去住住宿的地方了,从住宿的地方出来大概11点多,中午在兰芳园吃的捞丁,然后开始游玩,路线是

  • 先到海港城附近坐天星小轮横渡维多利亚港——从中环坐地铁到香港大学——回中环附近去半山扶梯——从山顶坐公交车下山(很刺激)去九记牛腩吃饭(很遗憾没开,我们去了附近一家挺出名的老店)——花20港币排队坐摩天轮(可以坐三圈很便宜了)下来欣赏维多利亚港夜景——乘地铁去旺角逛吃逛吃(我们还去了钵兰街,香港著名的红灯区,确实有不少夜总会)回旅馆。

Day 2

  • 第二天早饭去的翠华餐厅(事实证明这是我们吃过性价比最高的一餐)——去彩虹邨打卡ins著名拍照景点(事实证明去拍照的妹纸很多)——去维多利亚公园逛了一下躺在长椅睡了个午觉——缆车至太平山——山上有杜莎夫人蜡像馆——6点去太平山顶360观景台一直呆到8点多才下山——湾仔——又去了翠华餐厅吃的晚餐回旅馆。

Day 3(纯逛街购物)

  • 上午铜锣湾时代广场+下午尖沙咀海港城——然后5点多轮渡至澳门

小tips

门票团购很便宜比如太行山+杜莎夫人蜡像馆;很多店支持微信支付基本大部分店支持刷卡;半山扶梯上午是向下的下午才是向上的,建议下午去;除了去免税店买东西去大商场逛街的时候最好对比一下淘宝旗舰店的价格再买,比如很多阿迪耐克其实网上更便宜;在海港城如果遇到亚非国家(偏黑肤色贫民)的人过来搭讪千万不要理睬,他们就是问你要钱的而且一要就是100,态度很强硬野蛮,身处异地不要惹这种麻烦。

人文篇

香港是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森林覆盖面积高,人均住房面积很低(不到10平米),那香港人是怎么解决人口稠密问题的?其实主要是解决动(交通)静(住宅)的问题,展开说一下。

  • 静——鳞次栉比的高楼。香港的楼盖的普遍都特别高,无论居民楼还是写字楼还是什么购物中心,动辄几十层上百层,而且楼与楼之间的间隔也很近。香港最高的是环球贸易广场(484米,世界四大高楼之一),但要数最好看最能代表香港我觉得是此前最高楼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这栋楼一到晚上就会化身巨大的屏幕输出香港的魅力。当然看着美实际住起来可不是一回事,像我们住的一个带独卫的大床房只有7,8平米,我之前看看过香港有笼居的(不懂的可以自行百度),香港的住宅面积普遍在70,80平米,所以在香港住的话确实是一件蛮憋屈的事情。

  • 动——极其复杂的交通。香港也许是世界上交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香港的建筑决定公路不会很宽,所以基本没有非机动车道(我在香港呆了三天只看到了一个人骑自行车,共享单车?不存在的),而且要达到不阻塞就需要对交通工具有一定的要求——香港的大巴车基本都是两层的,电车也是两层的,在香港坐电车(叮叮车)是很有意思的体验。然后是地铁,为了解决交通问题,香港人居然把地铁都建成了上中下铺,在北京往往两边是反向的地铁,香港可能是两层。另外在香港桥梁式的建筑是非常多的,所以想在各种楼之间穿梭你可能都不用落地,这就解决了一部分交通阻塞的问题,桥上又不用等红绿灯了吗。扶梯也是在香港非常常见的道具,我觉得扶梯是加速人流快速流动非常有效的工具,这点香港在半山用到了极致,半山的扶梯可以把人从山脚运送到山顶的,至于为什么要在山上建扶梯?因为香港人已经在山上建小区了,不过这里住的基本都是富人。

再说说香港人的语言,来之前已经被渣渣辉的毒舌洗脑了,但其实这差不多就是香港人普遍的国语水平,当然也有不乏说的好的(我住的旅馆的老板娘国语就蛮好),香港人说的更多的还是粤语和英语。即便是一个小店的服务员他们的英语口语都是很标准的,这点毕竟是环境培养的——香港的外国人非常多,多到我觉得有4分之一的人都是外国人,毕竟曾经这里是被殖民的城市,而且经济贸易如此繁荣、环境也宜人,外国人融入这里是很容易的。上面说的半山几乎住着的都是外国人,特别是欧洲人,想来还是发达国家比较富裕。那不发达国家的人呢?说来蛮凄惨的,我看到很多东南亚国家的人都是簇拥在天桥上或者天桥下,用纸盒子或者布围成一个矩形,吃饭打扑克,算是自得其乐吧,很明显能感受到国家之间的差距,不然你看咖啡馆酒吧里面抽着雪茄喝着拉菲撩妹的怎么都是些金发碧眼的呢。

第一次香港旅行,三天两晚,能写的大抵这么多,希望有机会再去一次再从其他方面更深入了解这座繁荣的东方之都。